孩子坐不住 小心衝動控制不良問題行為
2016.08.25
(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6日電)小宏從小好動,上幼兒園後心一急就發脾氣,出手推打同學,搶玩具,就醫後被診出有衝動控制不良的問題,接受行為治療。
衛福部台南醫院復健科醫師王瀅瑄今天指出,小宏精力旺盛,三天兩頭就摔個鼻青臉腫,4歲多上了幼兒園,多數孩子逐漸發展出「輪流」的概念,小宏卻無法耐心排隊。
小宏父母一開始認為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,沒有機會學習團體生活,但數個月後,問題依舊存在,父母才帶小宏就診,醫師評估雖未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標準,但確有衝動控制不良的問題行為。
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統計,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兒童最常見的神經行為異常,4歲至18歲間,若課業表現不佳、有行為問題合併有注意力不足的現象,或有過度衝動,就應接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評估。
在台灣,這樣的評估是由兒童心智科醫師主導,需要諮詢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及老師,證明孩子在2個以上不同環境都有類似問題後,才能做出診斷,同時必須排除學習障礙、語言障礙、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可能造成類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行為。
4歲至6歲學齡前兒童,第一線治療都是行為治療,若成效不彰,再配合藥物使用。若是小學階段的孩子,一開始就應以藥物和行為治療雙管齊下。
許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有行為問題的孩子,同時有感覺處理異常,也就是說,當有感覺刺激傳入這些孩子的大腦,所引發的反應較常人更高或更低。研究顯示,感覺處理異常愈嚴重的孩子,行為問題也愈嚴重。
王瀅瑄表示,四歲多孩子若無法在教導後學會等待、總是心不在焉、丟三落四、無法專心或動個不停、說個不停,不分場合地亂跑,家長可先和學校老師討論,如果老師也認為狀況不對,就應就醫確定,才能讓孩子得到全面的照護。